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2025-07-25 总会新闻 13次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讯  (记者  周佩滢)  近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概况,并介绍了我国老龄事业的顶层设计、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服务、银发经济、老年友好型社会、国际交流合作等内容,展示了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努力和成果。

《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2.8%。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0岁。

在老龄事业发展顶层设计方面,一系列重磅举措出台,为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其中,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强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强调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三方协同机制,强化有力有效的要素保障。

在老年社会保障方面,截至2024年年末,49个试点城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人数达18786万人,享受待遇人数超146万人,全年基金收入279.6亿元,基金支出131.1亿元。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超8800家,护理服务人员约30万人。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25.0万人(其中老年人145.3万人),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798.1元,比上年增长3.9%;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361.5万人(其中老年人1325.1万人),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593.9元,比上年增长5.9%。全国城市特困人员40.2万人(其中老年人24.7万人),全国农村特困人员439.4万人(其中老年人346.6万人)。

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养老服务供给、兜底保障、人才培养等工作稳步发展。全年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5.9亿元支持202个养老设施(含医养结合)建设项目,中央财政安排2.96亿元支持59个地区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涉及966万户,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万余个。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6万个,养老床位合计799.3万张;全国享受老年人补贴人数共计4949.4万人;全国老年助餐点达7.5万个;全国高校共开设护理学、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点770余个;“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20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在老年健康服务方面,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养结合深入发展。2024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服务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达1.41亿。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共有国家老年医学中心1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6000余个;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院1562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9138个;安宁疗护服务在全国185个市(区)推开。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超过8.5万对,医养结合机构超过8400家,其中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疗卫生机构近3600家,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超过4800家,床位总数超过210万张。

在银发经济发展方面,2024年,从事老年产品和服务的相关企业注册7.76万家;共发布适老化相关国家标准34项;将居家适老化改造列入家装厨卫“焕新”补贴,累计补贴约130万件产品,争取补贴资金约30亿元。在提升银发消费环境上,2024年共下达16项老龄化社会、家用电器、公共设施适老化等国家标准制定计划。

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年末,60周岁及以上“银发”网民数量1.56亿人,占网民数量比重约14.1%;累计推动超50项适老化及无障碍专利免费开放,超过1亿台国产品牌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完成适老化改造,超3000个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网站和应用完成改造。2024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万余件,惠及老年人11万余人,解答老年人法律咨询66万余人次;全国公证机构为老年人办理减免收费公证6万余件,为老年人办理免费遗嘱公证2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