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要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基础要牢固,离不开过硬作风。
6月25日,“青春献民政·作风砺担当”民政部直属机关青年干部理论知识竞赛决赛在民政部多功能厅举行。
青春是什么模样?决赛伊始播放的短片《我的样子》,用一个个民政青年潜心书海学知识、深入基层听民声、奋发图强攻难关的镜头给出了回答。
“我们将发扬一流作风,保持一流状态,力争一流成绩。”“学八项规定,守清风正气。”……来自办公厅(国际合作司)、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救助司等的8支代表队依次亮相,站上抢答台,静待答题开始的指令。
第一个环节是必答题,10道选择题依序亮出,每题限时10秒,答对的队伍加10分。赛场气氛紧张,选手们全力冲刺。
“有一道题,我们三人意见不统一,还好在短时间内确定了答案,并且答对了!”来自社会救助司代表队的选手钟一涵向记者分享了在这一环节中经历的紧张时刻。该代表队另一名选手石文天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四个词总结了参加比赛的感受,他说:“我们三个人无论是在备赛过程中还是在赛场上,都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无论名次如何,都要展现出民政青年干部应有的风貌。”
随着答题提示音的一次次响起,各代表队的得分交替增长。赛事进入第二个环节——个人必答题,每队的3名选手依次独立应战,每人限时10秒。选手们你追我赶,语速快而不乱,将比分咬得很紧。
两个环节的答题结束,赛事过半,积分榜上呈现胶着态势:办公厅(国际合作司)代表队等4支队伍并列榜首。
比分牵动着全场的目光。观众时而为选手答对题目报以热烈的掌声,时而因选手与主持人的趣味互动笑得合不拢嘴。“这场比赛形式鲜活,每次台上亮题,我都会在心里问自己会不会,也相当于参加了一次知识检验。”一位观众对记者说。
不同于前两个环节,第三个环节——快速抢答环节增设了答错、答不出扣减相应分值的规定。对选手来说,这不仅是知识的对决,更是速度与风险的博弈。进入第四个环节——风险竞答环节,比赛更加激烈。该环节设置了10分、20分、30分三档分值,每档对应不同难度的题目,答对得分,反之扣减相应分值。博高分,还是守城池?这是对选手信心与大局观的考验。
“中央八项规定是什么时间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主持人读题的声音刚落下,各队第一时间按下抢答器。“2012年12月。”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代表队抢先答对该题。
“为了兼顾工作和比赛,我通常下班后赶紧学一会儿,早上早起学一会儿,晚上睡前学一会儿。我还和同事们集中讨论,结合工作、生活中的情景和案例关联思考,以加深理解。”来自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代表队的选手杨兰向记者分享备赛心得,她在本次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个人一等奖。
“在台上我们相互打气鼓劲,快速调动大脑‘内存’,为没争取到抢答机会着急,又为正确答题欣喜。”来自机关党委(人事司)代表队的选手郝小峰也获得了个人一等奖。她表示,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持续践行民政干部优良作风,以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的态度把每一项工作做好。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社会救助司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这份团体荣誉,不仅是对我们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新的起点。下一步,我将努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以更严作风守好民生底线,以实干担当为社会救助事业增光添彩!”来自社会救助司代表队的崔龙飞表示。
从各单位组织青年干部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开展自学自测,选拔选手组成参赛队伍,到92名青年干部代表同台竞技,经笔试初赛决出个人奖项,再到平均成绩前8名的团队晋级决赛……历时一个多月,本次知识竞赛圆满落下帷幕。对于民政青年干部来说,这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作风的锤炼。大家纷纷表示,以赛促学,以学促干,未来将以更务实的作风干事创业,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